【开示精华】轮回,就是这样出现的
要修持善业,除了身语意的善业之外,再没有其他善业。同样,要舍弃恶业,除了身语意的恶业之外,哪里还有其他需要对治的烦恼呢?
我们说要舍弃恶业、对治烦恼,而烦恼或者说是三毒贪嗔痴,或者说是五毒贪嗔痴嫉慢,大家口里虽然都会这样说,可是若来具体问你什么是贪的性相、什么是嗔的性相、什么是痴的性相、什么是嫉的性相、什么是慢的性相,大家真正能把贪嗔痴嫉慢的性相分清楚吗?
贪心,就是六识针对六境所生的贪著之心,称为贪。如果不针对六境,我们的贪心根本生不起来。
比如我们的眼睛看到外在的色法时生起贪心,耳朵听到外在的声音时生起贪心,舌头尝到外在的味道时生起贪心。贪嗔痴主要是从这个方面去认知。
打个比方,前面有一朵鲜花,如果我们对这朵漂亮的鲜花断掉贪心,就是在摧毁轮回,这是阿瑞仁波切和喇嘛仁波切说的。
嗔心,我们只有针对一个生嗔的对境,才能生起嗔心。如果没有对境,则根本不会有嗔心。
痴心,不知什么是善、什么是恶,对善恶没有分辨力,称为痴心。如果上师对弟子说“这是恶业要舍弃,这是善业要行持”,但是听法的弟子根本反应不过来上师讲的什么,这就是痴心。
什么是傲慢心呢?“我是一个堪布,我是一个活佛,我是一个大成就者,我懂得很多经书,我懂得什么......”总之,认为自己与众不同、认为自己比别人好一点的心态,全部都是傲慢心。
什么是嫉妒心呢?比如我是堪布,另一个人也是堪布,其实我们两个人的文化、基本素质等都差不多,但是我认为自己比他要好一点,也就是明明一样却要把自己抬高一点 。
或者自己做生意,别人也做生意,我们两个人都有一百万,我却想让他折本、亏损,而我自己要变成两百万;或者做同样一件事情比如修行,明明我们的修行差不多,我却想要让他的修行掉下去,要把自己的修行抬高……
总之,希望自己比别人强一点,或者认为无论如何自己都要比别人强一点,想把别人踩下去的心态,都是嫉妒。
刚才讲到,因为对境令我们生起贪嗔痴嫉慢,实际上依靠五种对境而生起的这五种分别心,是让我们堕入轮回的真正根本。
我们依靠这五种对境生起这五种分别念,这五种心就是我们感受的心,这五种外境就是所说的境。刚才不是有人提问说能否讲一讲外境和心吗?实际上概括而言,我们需要了知境和心的关系。
关于心和境的关系,稍微再广讲一点。如果没有外境,也没有心识的运作;如果没有心识的存在,也不可能存在心识以外的外境。只有有境才会有心,只有有心才会有境。
关于心和境,好像现场和网络上的道友都没有明白,关于心和境,今天就再给你们广讲一些。
无论现场还是网络上听法的海内外道友,凡是见过我的,大家心里都知道“这是白玛程列”,能感受到白玛程列存在的这个心,以及这个心所缘的境——白玛程列,这两者肯定是存在的。你们能感受的这个心肯定是有的。
打一个比方,我能感知到我见过喇嘛仁波切,他是我的根本上师。能感受到喇嘛仁波切的这个心,我是有的。喇嘛仁波切的根本上师阿瑞仁波切,他的照片你们见过,你们大概能感知阿瑞仁波切,这个能感受的心你们也有。
阿瑞仁波切的根本上师堪布阿琼,他的照片也还有,堪布阿琼大概是什么样子,你们大概能了解的这个心也有。堪布阿琼的根本上师纽西龙多,他的照片根本没有,现在如果让你们想纽西龙多是什么样子,你们的心想不出来,因为没有境。
比如堪布阿琼的脸色如何、高矮胖瘦如何、总体形象如何,你们根本就生不出这个心,为什么?因为没有这个境,就无法生起来。纽西龙多大概是什么样子,按想象画一个唐卡挂在墙上,说这是纽西龙多也可以,但这只不过是起个名字而已,并不是真正纽西龙多的形象。
这是讲现在和过去的事情,再来讲未来的例子。比如再过一百年,也许还有很大的喇嘛出世。那么问你们,一百年之后一位特别大的上师会出世,他叫什么名字,他的家乡在哪里,他长什么样子,你们一个也说不出来,也不可能说得出来,因为我们的识和这个境还没有相遇。
再比如父母怎么样、父母的父母怎么样,大家基本上都知道,如果再问你前三代四代的祖先怎么样,名字可能会知道,但是什么样子丝毫都说不出来,为什么?
因为自己的识没有与这个境相遇,因此根本就不知道了。再比如我们都知道,我们的后代还会有后代,后代还会有后代,对于还未出生的后代,问你他怎么样,根本说不出来,为什么?因为我们的识与这个境没有相遇,在没有境的情况下,实在无法生出这个分别念来。
比如看着前面摆放的水果、哈达、鲜花、饮料,自己的识与这个境相遇的时候,才知道有这个东西。
今天不是有人希望讲一下境和心吗?境和心就是这样的,将来讲也是如此,境和心的性相就是这样定义的。在没有境的情况下,识根本生不出来。
▼点击阅读原文进入「白玛程列—音频站」